广东台也难逃一劫

飞飞影视 内地综艺 2025-05-26 11:51 4

摘要:这次广东台的动作比佛山更大。电视台保留广东卫视、珠江台、大湾区卫视、广东新闻和广东体育,电台广播保留广东新闻914和珠江经济台974。首批先砍掉3个电视台和3个电台,理由是受众少、创收弱的。

最近广东台的动静不小啊,听说要关掉一些电视台和电台。

没想到,自从上次佛山关掉3个电台之后,引起的连锁反应会波及到广东台。

这次广东台的动作比佛山更大。电视台保留广东卫视、珠江台、大湾区卫视、广东新闻和广东体育,电台广播保留广东新闻914和珠江经济台974。首批先砍掉3个电视台和3个电台,理由是受众少、创收弱的。

▲微博上流传的广东台改革方案

作为从小听着珠江经济台、看着珠江台长大的 80 后,看到这样的消息,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。

一、哪些台要“说再见”?

我觉得最应该关停的就是影视台了。作为一个本地人,我是真的不喜欢看这个台,我的邻居吐槽它“天天播神剧,打萝卜头打到审美疲劳”。这话虽然说得有点直白,但确实戳中痛点。翻开节目单,不是重复播了N遍的抗战剧,就是老掉牙的家庭伦理剧,别说年轻人,连我爸妈都嫌没新意。

不过反过来想,中老年观众可能还挺依赖这类频道,突然关停会不会让他们少了个“电视搭子”?

第二个可以关停的,我觉得是广东移动台吧。这个移动台当年是为公交车量身打造的,想想零几年坐公交时,头顶小电视播着短剧、资讯,等车塞车时也算有个乐子。

可现在公交客流萎缩,别说年轻人了,就是很多老年人也都喜欢捧着手机刷短视频,移动台确实有点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了。记得去年坐过一次公交,偶然瞥到屏幕灰扑扑的,播的还是几年前的老广告,当时就觉得这台“悬了”。

不过,最让人揪心的算是民生频道了,既没上保留名单,也没上“首批被砍名单”,但江湖传闻不断。它的王牌节目《DV现场》是不少街坊的喜欢看的“下饭菜”,记者用粤语采访,镜头对准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,很接地气。我记得有次看到记者蹲在菜市场帮阿婆追讨被骗的养老金,最后阿婆握着记者的手掉眼泪,这种“贴地飞行”的新闻,可比明星八卦有温度多了。

要是民生台真和珠江台合并,《DV现场》还能保持现在的风格吗?我看未必。

再说说电台,“股市台和珠江经济台974合并”的消息传得最凶。想当年炒股大爷们捧着收音机听股评的场景,现在估计都转战手机APP了。

最让人担心的是1052交通台和993音乐之声,开车族谁没听过交通台的实时路况?塞车时听听《一路畅通》的调侃,能少生半肚子气;993的怀旧金曲更是陪伴了无数人的通勤路,要是没了这些“声音伙伴”,堵车都更难熬了。

至于开播没几年的珠江之声1057,存在感确实不强,据说目前只在深圳发射,在港澳是没转播的。而北京开办的“大湾区之声”则是在大湾区各市以及港澳大大小小各个发射站都有转播的。

我看到有知乎网友调侃:“在北京的‘大湾区之声’满大街响的时候,1057可能连港澳听众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。”

二、为什么这些台“稳如泰山”?

这次公布的必保留名单里,电视台有广东卫视、珠江台、大湾区卫视、广东新闻和广东体育,电台则是广东新闻914和珠江经济台974。

按理说,保留主流频道无可厚非,但广东新闻台的“幸存”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毕竟,自从2014年《正点报道》“粤改普”后,收视率几乎“挂零”,邻居黄伯曾经说过:“换台时看到这个台,还以为电视信号坏了呢。”

为什么不恢复粤语播音?为什么不增设潮汕话、客家话新闻?这是网友最集中的呼声。

想想也是,广东有广府、潮汕、客家三大民系,母语新闻既能照顾本土观众,又能传承方言文化。记得之前梅州台的客家话新闻挺受欢迎,为什么省级台不能试试?

与其让广东新闻台“半死不活”,不如并入广东卫视,把资源集中到刀刃上。

三、从佛山到广东

其实不止广东,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“瘦身”,但“瘦”掉的何尝不是一种“城市情怀”。

就像年初佛山撤并电台时,佛山五区的听众拼命想要护着自己的音乐台FM985,因为那里面有他们的青春记忆。

记得80年代,家里刚买第一台黑白电视,一到晚上,全巷子的人挤在我家看珠江台的《万水千山总是情》;90年代,用复读机录珠江经济台的《今夜你想点什么》,跟着DJ学讲“潮语”;千禧年后,每天下班路上听1052的《羊城交通台》,连堵车都成了一种“集体记忆”。现在打开电视,满屏都是购物广告和重播剧;打开收音机,要么是卖药广告,要么是“标准化”的新闻播报。

你们看,不是我们不看电视电台了,是它们先放弃了我们。

在知乎看到网友的留言:“当年我们播音系老师说‘要是你们进了台,我就全不听不看’,现在真让他说中了。”

这话虽然刺耳,却点出了关键,当媒体人不再用心做节目,只想着“占频率、保编制”,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。

自媒体的冲击固然厉害,但根本原因还是传统媒体的节目质量跟不上时代。

想想抖音上那些用方言讲段子的博主,随便一条视频都能获赞几十万,为什么正统媒体就做不出这样“有烟火气”的内容?

四、“瘦身”不如“提质”

我觉得,既然要“瘦身”,广东台的高层不如来一次“灵魂拷问”。

办台的初心是什么?是为了传递信息、服务百姓,还是为了完成“频道数量指标”?

与其纠结关停哪个台,不如想想怎么把保留的频道做精做强。

我暂时想到四个建议,权当献丑。

一是粤语播音该回归就回归:珠江台、民生台用粤语讲新闻、说故事,这是广东的文化特色,也是区别于其他省份台的“护城河”。

二是给方言留一席之地:每周开几档潮汕话、客家话节目,哪怕只是播播当地民谣、讲讲民间故事,也算给本土文化留个根。

三是年轻人喜欢的内容得跟上:993音乐之声别只播老歌,偶尔来点粤语新歌推荐;体育台除了英超意甲,能不能多讲讲广东本土的龙舟、醒狮?

四是广告该砍就砍:现在打开某些频道,半小时节目插播20分钟广告,观众不换台才怪。学学香港TVB,广告少而精,反而能提升频道质感。

五、电波会停,情怀不老

不管这次调整结果如何,有些东西注定会留在记忆里,比如珠江台每晚7点的《630新闻》片头曲,比如交通台那句“祝你一路平安”,比如深夜听着音乐台入睡的无数个夜晚。

也许电视台、电台的黄金时代真的过去了,但只要还能有一两个频道,愿意用真诚的内容陪伴我们,就不算彻底输给时代。

最后想说,媒体“瘦身”不可怕,可怕的是丢了“人情味”。

希望广东台在“断舍离”的同时,能多听听街坊们的声音。

说到底,我们怀念的不是某个频道的频率数字,而是那些年里,电视电台曾带给我们的温暖与共鸣。

来源:洞见报告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