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在最新一期《一饭封神》中,选手“酱酱小公主”端出了一道外观完美、虾肉弹牙的油爆虾,结果却因用了火锅底料打底,被谢霆锋直接判了“死刑”:这是作弊,不能留下。
你见过选秀节目里选手被淘汰,是因为唱跑调、跳断拍、炒菜炸锅等原因……但你听说过“火锅底料”也能被判出局吗?
在最新一期《一饭封神》中,选手“酱酱小公主”端出了一道外观完美、虾肉弹牙的油爆虾,结果却因用了火锅底料打底,被谢霆锋直接判了“死刑”: 这是作弊,不能留下。
网友当场震惊: “这年头火锅底料还能吃人设?” 但谢霆锋没在开玩笑,他的理由很简单: 这是专业厨艺比赛,不比谁调味快,是比谁更会从零创造味道。
你以为这就是个小插曲?节目播出后,评论区、饭圈、专业厨师圈统统炸了—— 预制底料,到底能不能出现在专业赛场?
“谢霆锋太轴了”?
不,他只是比你还认真
节目播完不到三小时,相关话题就冲上热搜。一边是力挺谢霆锋的“纯厨党”:比赛就该比真功夫,火锅底料这种现成调味包,等于作弊开挂,谢霆锋没毛病,是底线守门人。
另一边是“现实主义派”,狠狠戳了一句:“现实厨房谁不用底料?你当厨师是炼丹师啊?连米其林都用预制高汤,谢霆锋太理想化了。”
还有中间派吐槽:“所以节目组能不能把‘能用什么不能用什么’写明白点,别让选手和评委都在‘靠默契’判案。”
谢霆锋也不是第一次这么“轴”了——刀工不细、火候不稳、调味偷懒,都是他扣分的理由。但这次,他“轴”出了新高度,一包火锅底料,直接送走了一个原本表现还不错的选手。
从结果看,酱酱小公主的出局,争议不止在于她用了火锅底料,而在于: 节目到底是厨艺竞技,还是家常烹饪比拼?
如果是专业比赛,那确实该从调味环节就体现功底。用成品底料,就等于绕过了“构建味型”这道关键关卡。
但如果节目本身追求“好吃”“大众口味”,那火锅底料确实是很多厨房里的“省心神器”。尤其是对年轻选手来说,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做菜,不也算是一种风格表达?
这就像你用PS作图,别人说你没从空白画布画起一样——那AI制图呢?那滤镜算不算作弊?逻辑是类似的。
从酱酱小公主的反应看,她当时显然是懵的。菜做好了、味道也被夸了、刀工火候都在线,最后却因为一包底料被一票否决,谁能不心塞?
如果我是她,我大概率会觉得自己“被标准绊倒”了,而不是“技不如人”。
毕竟,她不是偷懒糊弄,而是基于自己的习惯和口味逻辑来做菜。可在谢霆锋眼里,这一切都归零,因为她没有“从原点出发”。
这很像职场中那个画得很好却因为“排版不符合公司规范”被枪毙的设计稿。你说她冤不冤?冤,但你要说公司错了吗?也没有错,只是标准更苛刻而已。
这事儿不只是比赛问题,
它早就渗透进整个餐饮行业
如果你只把这件事当作一档节目的小插曲,那就浅了。
现实中,预制菜、半成品调味包、工厂化高汤,早已是餐饮业的主流操作。你以为的“现炒”,可能只是在锅里复热三分钟。
谢霆锋代表的是“匠人精神”的最后防线,小公主代表的却是“当代厨房”的常态打法。
谁更值得肯定?谁又更贴近未来?没人能一锤定音。但毫无疑问,这场“底料风波”暴露出的,是我们对“食物该怎么被创造”的认知分裂。
谢霆锋的坚持,是一种极致的职业信仰。他希望每一道菜,哪怕只是一个油爆虾,也能体现出厨师的个人能力与手艺逻辑。
他想保住的,其实不是舞台的规矩,而是厨艺行业的尊严。
但现实是,绝大多数人早就习惯了“效率至上”“标准味道”。你慢工出细活,顾客不一定感动,反而可能给你差评:“上菜太慢,不值这个价。”
这就是谢霆锋的困境:他的标准没变,但世界变了。
谢霆锋守规矩的样子,
正在逐渐被快节奏调味打败
谢霆锋的“底线”,不是不通人情,而是他还相信某些职业应该坚持“从头做起”;
而小公主的“快捷方式”,也不是偷懒,而是她太懂这个时代的效率逻辑。
一个坚持规则的评委,一个遵循现实的选手,最终在一包火锅底料上交锋,这不是厨艺的失败,而是观念的碰撞。
你说谢霆锋太轴?也许吧,但你仔细想—— 当我们都在追求“快、稳、省”的时候,那个还在慢慢调味的人,反而成了异类。
所以你是支持谢霆锋的“比赛必须纯手工”?
还是理解选手的“合理利用现成调料”?
来源:热情的菠萝g2